“回家”上市的阿里,核心业务暗藏礁石
阅读时间:10m
最懂
小程序生态商业
的自媒体
今天上午,随着阿里巴巴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,阿里终于“圆梦”了。
为了圆这个梦,阿里走了数年:
2007年11月,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作为主体于港交所上市,市盈率曾一度超300倍,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使其在第二年6月便黯然撤离港股;
2013年10月,阿里巴巴再战港股,却因“同股不同权”失之交臂,无论是阿里还是港交所都为此颇为遗憾,港交所甚至还进行了“同股不同权”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6年后的今天,阿里巴巴终于以4万亿港币的市值重返港交所。
阿里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并不难理解。
回归港股,意味着多一个募资渠道,跟内地巨大的投资市场也可以产生直接联系,因为香港有着既贴近业务主要市场、又可对接国际资本的独特优势,这同时也符合阿里的全球化策略。
另一方面,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如阿里健康、阿里影业等皆已在香港上市,这次回归也能同时盘活这些资源。
不仅如此,这还可以使阿里巴巴的股票在亚洲交易时段也可以进行交易,加强流动性和吸引力。
也就是说,无论是股票交易层面还是业务推进层面,回归港交所都是必然选择。阿里巴巴对港交所的浓浓渴望尽在掌舵人张勇今天的致辞中:“我们5年前曾经做出的承诺‘如果条件允许,香港,我们一定会回来”。
股价似乎也在回应张勇:阿里巴巴本次发行价为176港元,开盘股价大涨7.39%。
投资市场看好的无疑是阿里的赚钱能力,我们不妨来看看,其在港股上市后的其核心业务将会面临怎样的发展和挑战。
1
核心商业
势头强劲的背后,暗藏焦虑
阿里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显示,主要业务包括核心商业、数字媒体及娱乐、创新业务及云计算四块。
2019年财年(2018年4月1日—2019年3月31日),阿里巴巴共实现收入3768.4亿元,净利润802.3亿元。其中,核心商业业务依旧为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,2019财年共实现收入3234亿元,占总营收比例为85.82%。
结合阿里Q3财报可以发现,除了核心业务电商,其他三块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虽然核心电商的势头依然强劲,但阿里的焦虑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里已经有所端倪。从结果来看,双十一阿里总交易额2684亿元,比去年继续增长了549亿元。优秀成绩的背后,阿里的双十一早就从最早期的全场五折演变成了长达20多天轰轰烈烈的套路游戏,拉人盖楼、开喵铺升级,都是为了抢夺用户的使用时长和存量带增量。
这背后的原因是整个互联网都进入后流量红利时代,超级App们的增量市场基本到达了天花板。在转入存量市场后,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把这些流量运营起来。
在这个大背景下,支付宝、饿了么、优酷等纷纷成为双十一玩法的一部分,比如想获得喵币就得去支付宝使用一下金融业务,通过红包优惠为支付宝的部分业务带带量,通过这种方式,阿里旗下多个超级App互相导流量。
而另一方面,老对手京东、新对手拼多多也都在持续发力。
前不久,京东披露双十一平台总下单金额——超过2044亿元,这是京东这么多年来首次披露下单金额,昭示了京东对业绩的愈发自信,并且,强调强势增长离不开下沉市场的开发,就在双十一之后,京东发布Q3业绩财报,主要核心业绩指标远超市场预期;
(图片来源于Quest Mobile)
在两个“老大哥”的辉煌战绩下,拼多多没有披露更多数据,并且Q3财报也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,但拼多多对用户增长的渴望依旧旺盛,财报发布后,拼多多表示在下一季度会继续百亿补贴战略,希望借此稳住下沉市场,并向京东和阿里所占据多年的一二线市场渗透。
当然,在电商业务这个阿里最拿手的领域,它不会轻易被超越。我们看到阿里还在持续尝试创新,比如手淘小程序经过一年的沉淀,终于要推出,这或许会为阿里带来一波新的想象力。
2
阿里云
腹背受敌,如何度过“瓶颈”期?
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一个很特殊的存在:当其他板块都在平稳发展时,阿里云在快速“迈进”,Q3财报中,阿里云的营收已经超过数字娱乐,成为第二大营收板块,尽管其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。
财报显示,今年第三季度,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64%至92.9亿元人民币,延续了增速历年下降的趋势。与此同时,亏损也在扩大,阿里云EBITDA亏损5.21亿元,为近两年的最高值。
(图片来源于亿欧网)
这表明阿里云业务正进入瓶颈期,而随着华为稳步前进、腾讯to B业务的发展,在接下来的云战场上,阿里也将和电商业务一样,迎来新老对手的挑战。
作为老牌云玩家,华为云与阿里云的总体实力可以说是不分伯仲。华为更注重在AI方面的发展,而阿里更深耕与物联网。单从 IaaS 和 PaaS 整体市场份额来看,阿里遥遥领先,份额接近 50%;但华为云在今年Q2季度中,整体市场增长超过350%,在Top厂商中增长最快,依然不容小觑。
虽说腾讯是阿里的老对手,但腾讯云却是阿里云的新对手,虽然腾讯云早就存在,但其真正开始受到万众瞩目还是在去年9月30日腾讯组织架构大调整,CSIG的诞生象征腾讯to B业务的开始。经过一年的沉淀,今年Q3,腾讯云一跃成为一大亮点,收入同比增长80%至47亿元。虽然总额只相当于阿里云的一半,但增速迅猛,不得忽视。
老对手毫不让步、新对手步步紧逼,阿里云想在这场对抗中处于不败之地,一方面要加强技术“修炼”的“内功”,另一方面则是借助阿里经济体的发展,覆盖更多B级市场。在阿里经济体中,阿里云扮演的角色是底层基础设施,系统性向企业输出完备的云端数字化解决方案。
显然阿里云也深谙此道,今年年初,阿里云推出繁星计划,为阿里巴巴旗下超级App包括支付宝、钉钉、高德、手淘等提供一站式小程序开发工具。这么做的思路非常清晰:借助阿里系旗下超级App们的小程序生态,切中企业对高效开发的需求,将一众来阿里“淘金”的开发者、企业,变为自己的“用户”。
综合来看,在云计算这条赛道上,阿里虽然腹背受敌,但此番上市之后,随着阿里对旗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,或许会为阿里云带来更多B端资源,从而突破“瓶颈”。
3
阿里大文娱
亏损还在持续,“明天”能盈利吗?
阿里大文娱的恐怕是阿里四大营收版块中最尴尬的那个了。
阿里大文娱就是阿里巴巴的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,其下业务具体包含优酷、UC浏览器、大麦、阿里音乐、阿里影业、阿里文学6项。
为了让这些业务独立发展得更好,并互相联动把资源盘起来,成立至今,阿里大文娱共更换了三任总裁、十位核心高管,职业经理人、阿里元老等轮番上阵,烧掉百亿现金。
无论高管怎么变、业务怎么调整,始终不变的是亏损。2019年Q3财报显示,阿里大文娱亏损达到33.27亿元。但好消息也有,第三季度,大文娱总营收72.96亿元,同比增长23%。即便如此,依然未能扭亏为盈。
之所以营收增长,是因为一方面“烧钱大户”优酷在购买内容上的支出减少,而阿里影业的财务数据并入大文娱,直接推动总营收增长。
事实上,大文娱持续亏损的“罪魁祸首”正是优酷在版权上的投入。下图显示,相比于去年,大文娱今年以来的亏损要低不少,这背后其实就是得益于优酷在购买内容的支出上有所减少,而转向原创内容制作,但具体金额多少,尚没有详细透露。
从结果来看,原创内容的思路显然是正确的。今年Q3,优酷第三季度的日均用户数同比增长了47%,原创剧集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功不可没。
正因如此,优酷接下来将增加对原创内容的投入。但对于整个视频行业而言,采购版权这件事一直都很重要,因为“爆款”越来越多,错过爆款,则意味着用户可能去其他平台,无疑是更大的隐患。
所以优酷的竞争者们,无论是腾讯视频还是爱奇艺,买版权上不遗余力:腾讯视频2018年全年花了646.77亿元买内容,2019年仅三个季度就花了558.93亿元;爱奇艺则“稍逊”一些,2019年前三季度,内容支出达到165亿元。
但爱奇艺的营收却相当可观,今年Q3,营收达到74 亿元,超过了阿里大文娱的总营收。
优酷想和多位对手的角逐中博出彩,前途漫漫。
与此同时,大文娱的营收功臣阿里影业,情况却不容乐观,截至目前,2019财年亏损仍达到2.54亿元。事实上,阿里影业就像阿里大文娱的一个缩影,四年换过三任CEO,战略也是多次调整。
今年,阿里影业动作不断相继投资了多部高票房电影,甚至通过《绿皮书》牵手了奥斯卡,近期热门电影《少年的你》也获得了15亿的票房,这或许会扭转阿里影业亏损的态势。
4
创新业务
劲敌在前,御敌策略逐渐清晰
2、钉钉:打造企业级生态平台
与高德一样,钉钉也是办公领域的最早入局者和佼佼者。自2014年12月以来,一路演变,目前的钉钉已不只是一个办公工具,而是帮助企业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。截至目前,钉钉平台上已有20万开发者入驻,企业应用数达30万,用户数超过2亿。
但其身后依然不乏很多后来者“快马加鞭”追赶,企业微信就是其中之一。
与钉钉的打法不同,企业微信推出企业微信与微信消息互通、关联小程序等能力,帮助企业实现内外部连接、及线上线下的打通,以提升转化与复购。由此可见,企业微信的思路是,基于庞大的C端用户量优势去做业务延伸,打通B端与C端场景。
钉钉的发展思路也是基于自身优势——企业级消费市场,打造企业级生态,此前,钉钉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平台,吸引企业服务领域的开发者和服务商入局。
此外,钉钉未来与手机淘宝、饿了么等平台全线打通也是一个重要方向,把超级App们连接在一起,最终形成一套操作系统。而小程序可以在超级App之间跳转,不仅可以进行场景切换,再加上后端数据的打通,从生态整合角度看,小程序让超级App之间发挥了最大的协同效应。
阿里巴巴今日“回家”后,收盘价是187.6港元,涨幅6.59%,看起来市场反响不错。但是,目前的阿里已经不再是一家电商公司,而是服务于万千企业的商业基础设施,其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大。
End
喜欢我们,就点击“在看”!
好文回顾
社交电商风口上的“天之骄子”微选,为何黯然离场?
4万平“盒马里”来了,阿里新零售能迈过“人”这道坎么?
这可能是一个被“误会”最深的小程序能力!
好书推荐:
《微信力量》、《微信思维》是微信团队联合萤火科技推出的两本书,通过采访数十个企业商业案例,共同描绘了一幅微信生态的全景图,是了解微信生态的最佳读物。
你“在看”我吗?